乐鱼在线

当前位置: 首页 - 乐鱼在线 - 正文

寺河矿:奋力谱写现代化一流矿山建设新篇章

打印本页

字号:

日期:2023-11-02

来源:晋能控股集团网站

  寺河矿围绕立足“大矿要有大矿的样子”的格局定位,聚焦“十个一流”建设,强优势树特色,争上游创一流,奋力谱写现代化一流矿山建设新篇章。

安全为基 筑牢一流矿山根本防线

  针对全国最大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实际,寺河矿以集团公司“136”安全管理模式为统领,将“清单化、走动式”工作方法贯穿全年各专业“三不”治理目标,狠抓“双预控”建设,提升风险防控能力。

  该矿从职能定位、组织机构、人员配备、管理制度、工作机制、考核评价等基本要素进行梳理和强化,进一步强化安全防范和责任制管理,先后建立《5A信誉考核评价机制》、修订《“不安全行为(三违)”管理办法》《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度》等77项管理制度,积极开展“1+4”风险辨识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,大力推行岗位作业流程标准与风险研判和事故案例有机融合,编制说明书和精简卡片,涵盖井上下84个重点岗位及24类作业流程操作标准。依托系统管理的手段从本质上提升管控能力和管控成效,努力实现本质安全。

  “安全工作,只有想不到的事情,没有不可能发生的。”为防范各类安全事故,寺河矿创新推行了不放心人和不放心班组“两个不放心”管理模式,重点对十类“不放心人”和五类“不放心班组”进行排查,建立了不放心人员管理档案,不定期对各区队不放心人的排查、落实、转化、登记建档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;充分发挥现场安监工对不放心人排查最后“把关人”的作用,开展不放心人员排查,对现场作业人员随时排查确认,发现行为异常、精神萎靡和精力不集中的职工立即安排专人护送升井休息,确保安全不放心人排查工作得到有效落实。

  该矿还将“个人征信”理念融入安全管理工作中,积极推进安全诚信机制建设,通过制定《寺河矿5A信誉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办法》,客观科学地对职工、班组、区队、部室进行量化考核评价和奖惩激励,让恪守信誉成为矿井所有职工、班组、区队和部室的自觉行动,实现“要我安全”向“我要安全”的转变,以人自为安保班自为安、队自为安,最终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。

创新融合 提升一流矿山建设新高度

  作为全省智能煤矿和智能综采工作面双试点单位,寺河矿坚持改革创新是建设一流矿山第一保障力,按照《寺河矿智能化矿山建设设计方案》的总体要求,序时推进智慧矿山建设项目实施工程,逐步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。目前,寺河矿已构建形成“一调度+四中心”的智能化管理模式,建成7个智能化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与12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,全面开展了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平台、5G通讯、智能通风、智慧矿区等智能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,矿井顺利通过省能源局智能化煤矿中级验收,单产水平较之前提升5.8%,单进水平提升15.3%,安全工作效率提高30%,辅助运输效率提升90%以上,井下减少固定岗位人员102人,地面固定岗位人员减少32人,生产模式实现“智”的提升。

  该矿聚焦现代化一流发展,倡导“求真务实真干事、务求实效干真事”的良好风尚,积极开展“形势怎么看、我们怎么办”大讨论,围绕大局、立足实际、以人为本持续做好形势任务教育和政策解读。通过制定《寺河矿科技创新管理奖励办法》,每年投入上亿元进行科技项目研发,积极推进掘进装备升级、矸石不上井、取消夜班、煤矿职工每周“双休”、辅助运输提效等生产管理改革,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。投入上百万元对“科技标兵”、技术专利、优秀创新成果进行奖励,建成“卫兵海大师工作室”“李明大师工作室”,实施“百名操作能手、百名技术专家、百名管理精英”培养计划,鼓励全员立足岗位学练技能、创新创造,服务更多岗位职工由“工”变“匠”,不断提升改革推动力、创新驱动力、人才支撑力。

党建引领 凝聚一流矿山建设强大合力

  寺河矿党委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,紧密结合高瓦斯突出现代化矿井工作实际,构建“1166”的党建工作运行体系,以高质量党建汇聚矿井高质量发展奋进力量。

  围绕矿井可持续发展目标,该矿修订了矿井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,并积极开展“党建项目化”和思想政治课题研究,实打实做好成果转化,让党建课题研究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在能源保供等重要政治任务中,建立起“党政统一领导、分管领导齐抓共管、调度协调指挥、部门各负其责、全员参与支持”的工作机制,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。

 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作为集团公司试点单位,该矿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坚持“九个结合”、建立“十个机制”、做到“五个注重”、处理好“两个关系”的主题教育“寺河方案”。坚持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开展调研112次,解决任务清单问题76条,形成调研课题17个。通过细化于学、深化于研、转化于行,形成整改措施117条,切实推动落实一批发展所需、改革所急、基层所盼、民心所向的有效措施。

  该矿把“企业就是家园、员工就是主人”理念贯穿到普惠发展成果、服务职工群众当中,定期开展职工恳谈会、机关基层“双向”评议,将“寺河的事大家想、大家说、大家干”理念落到实处。紧紧抓住职工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问题,带着感情办实事,从维护职工生命健康安全的角度深层次推动生产组织改革,“三八制”改为“三七制”、试点运行“四六制”,将检修人员分散在生产班,在“降低职工劳动强度、缩短作业时长、检修班长期上夜班”等难题上持续发力。大力提升职工工作生活品质,分批投运900套公租房,装修升级职工公寓,翻修室外灯光篮球场,为职工更换办公电脑、空调,改善职工就餐环境和质量,全面推进“三化”工作,矿区环境条件持续改善。建立退休职工欢送会机制、组织129人参加疗休养,真正让员工做到体面劳动、快乐工作、品质生活,为现代化一流矿山建设弘扬主旋律、汇聚正能量。

( 作者:李学志 责编:刘占敏 )